Beyond the Void
BYVoid
北方话中的尖团合流
本文简化字版由OpenCC转换

有没有发现,清华大学的拉丁字母拼写形式是Tsinghua呢?有没有发现,在拼音打字的时候,声母为j,q,x的字特别多呢?有没有发现,不少方言中普通话j,q,x的对应读音最奇怪呢?

北方话中j,q,x的来源

现代普通话中的声母j,q,x,来自于近代汉语声母z,c,s和g,k,h。本身j,q,x是从g,k,h(中古见溪群晓匣母)分化出来的三个新的声母,例如“君”近古音读作gün,“其”读作ki,“虚”读作hü,发展过程中,gi,ki,hi,gü,kü,hü声母变成了j,q,x。这种现象叫“腭化”(舌面擡高,接近硬腭)。腭化本质上是语音异化现象,分化出的声母有利于语音更清晰,更精确表意。目前粤语、客家、桂柳官话等方言中,还保留了没有腭化的读音,其他大部份地区已经腭化。

此外,现代普通话j,q,x还有一大部份的字是来自于z,c,s(中古精清从心邪母)。例如“箭”近代读作zian,“千”读作cian,“迅”读作sün,和“作”、“此”、“三”的声母是相同的。现在不少老年人以及很多方言中,还都是这么念的。近代语音学把zi,ci,si(包括zü,cü,sü,下同)称作“尖音”,把腭化后的gi,ki,hi(j,q,x)成为“团音”。普通话和台湾通行的国语中不再区分尖音和团音,但是在戏曲界,如京剧、豫剧、昆曲、川剧、黄梅戏等所有名家都分尖团音,甚至还可以找到分尖团的国歌录音带(前cian进zin、前cian进zin、前cian进zin进zin)。

国罗派与尖团合流

尖团音合的最终促成流发生在近代不到一百年内。与gi,ki,hi腭化不同的是,这次合流是人工促成的,是音节的模糊化,是语音发展的退化。尖团合流在近代学术界、教育家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尖团合流的促成主要是国语罗马字派(简称国罗派)主张的结果。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不少有识之士把中国的落后归咎于汉字,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汉语落后论”(其实汉语是很先进的“分析语”,英语正从“屈折语”朝著“分析语”的方向发展)。有人认为,汉语声母过多,韵母也十分复杂,难以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因此应当“削足适履”,国罗派就是其中之一。国罗派主张zi,ci,si与ji,qi,xi不需要区分,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其不分尖团音的“国语罗马字”,最终促成了尖团合流。

尖团合流的问题可以追溯到清代,满清统治者入关后,开始学习汉语。但由于满语只有11个声母(远少于《广韵》39声母,近古音24声母,现代普通话21声母),许多汉语读音都发不清楚,其中尤以zi,qi,si为甚。因此,满清旗人习惯于将尖音读作团音。起初汉族下至文盲,上至文豪,所有百姓都是可以分清楚尖团音的,但后来有一些读书人为了迎合官场上满人的习惯,故意不分尖团音。久而久之,中国北方逐渐出现了少数不分尖团音的汉人,其中犬儒居多。后来由于满人对汉语学习的深入,发现尖音对应了《广韵》“精”、“清”、“从”、“心”、“邪”声母,团音对应了“见”、“溪”、“群”、“晓”、“匣”声母,因此满人也开始纠正读音。乾隆年间朝廷还专门撰写了《圆音正考》来纠正尖团合流的错误,合流的尖团开始慢慢重新分化。

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区分尖团的“国音”(后被称为“老国音”)。一九二三年,国罗派开始兴风作浪,违背语音事实地制定了“国语罗马字”,粗暴的合并了尖团音,砍掉了iai韵母,并开始大肆推广。国语罗马字的推广不得人心,一九三二年,瞿秋白主持制定推行了区分尖团音的“北方话拉丁化拼音方案”,简称“北拉”。由于北拉派与国罗派主张不和,因此遭到以黎锦熙为首的尖团合流顽固派的严酷镇压。使用北拉注音者被冠以“反政府”拘禁。

新中国成立后,“北拉”得到毛泽东的支持,终于走上前台。黎锦熙不甘屈从,仍然竭力制造尖团合流,因此否定北拉,要求新的方案出台。以吴玉章为首的拼音方案委员会先后四次提出了分尖团的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拉丁字母式)草案初稿》,都遭到黎锦熙的抵制而失败。一九五五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和“北拉”基本相同的《中文拼音文字(拉丁字母式)草案初稿》。顽固派首脑黎锦熙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串联语言所长罗常培以语言研究所的名义搞了个“通信调查尖团音”,让县教局找县驻地师范学校的一个教师或学生(一个人代表一个县)区分尖团音。调查的统计资料是,分尖团的方言占 20.3%,不分尖团的方言占79.7%。这是黎锦熙预想的结果,因为接受调查的师范生,一方面已经接受了不分尖团的新国音,难以整齐区分了;另一方面,即使能区分,表上又没写明按方言,学生就像考试一样,生怕填错了,只好以黎氏字典上的标音填表。这样就必然会得到不分尖团的方言占多数的结果。因此在黎锦熙的操纵下,“理所当然”地通过了不区分尖团音的《汉语拼音方案》。至此,尖团音完全合流,多数数人已经不能整齐区分所有尖团音。

尖团合流的后果

尖团音是汉语语言数千年发展的瑰宝,是汉族和汉字文化圈普通人民和知识阶层的共同语音。美国语言学家Jerry Norman曾经嘲笑尖团合流的《汉语拼音方案》是“懒惰的方案”。语言学界普遍认为,一个语言增加新的语音是非常苦难的。语音就像“不可再生资源”,合流容易分化难,尖团合流就等于我们扔掉了宝贵的语音资源。尖团合流以后,汉语音节数量减少,导致音译不够准确,远没有用粤语等方言音译读音接近。同时旧时一些音译会发生变味(例如Spain西班牙)。

尖团音合流以后,增加了多数人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因为这个不去分尖团“普通话”,甚至已经和北京话有了显著区别,和南方各个方言区别更甚。老年人,尤其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妇女,尤其能区分尖团。现代年轻人说话不分尖团,与老年人交谈时有听不懂,更加深了老一辈与年轻一辈的代沟。尖团合流割裂了以汉语为载体的文化艺术形式,尤其是严格区分尖团的京剧。本来现代爱听京剧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再加上尖团合流导致的“听不懂”,更使京剧艺术雪上加霜。

尖团合流使音节区分度减少,导致本可以直接从读音听出来的两个字现在分不清。如“剑jian”和“箭zian”,“希xi”和“西si”,“近jin”和“进zin”,“郡jün”和“俊zün”,“宣süan”和“喧xüan”,“九jiu”和“酒ziu”,“结jie”和“节zie”(“节点”“结点”)等等。与音节减少相伴的就是同音字的增多,尤其体现在用汉语拼音打字的时候,j,q,x为声母的字特别多,即使是搜狗拼音、Google拼音这样的高智能输入法,也经常会在j,q,x的词汇上组词出错。

附:被合并的团音iai韵母

iai韵母原本是老国音中的一个韵目,不少形声字都以此为声旁。国罗派认为“拉丁语中没有iai这个古怪的韵母,写成iai不符合拼写规则”,因此要删除iai韵母。下为部份iai韵母的字,这些字都是团音,即古音声母为g,k,h。

jiai 皆介界街 qiai 楷揩锴 xiai 蟹鞋骇谐

可以看出,皆、楷、锴、谐本为同韵字(iai),现在却变成了声母韵母均不相同的字,打破了声旁字族的严谨性,需要单独记忆。另外,“街”字在很多方言中念作jiai或giai或gai,唯独普通话变成了不伦不类的jie,“鞋”字也同理(四川话说hai)。

BYVoid原创 于 2010年1月6日

2011年8月8日校订


上次修改时间 2017-05-22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