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要去中美洲
中美洲並不是遊客通常造訪的地區。
與北美洲和南美洲相比,中美洲的存在感不高,卻往往出現在政變、販毒、黑幫與災害之類的新聞報道中。打開地圖,中美洲是一片狹小又破碎的領土,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七個小國。在這片不大的地區之內,中美洲又雜糅了瑪雅、西班牙、加勒比等地異質的文化。
即使對美國人來說,它也是一片遙遠而陌生的領土。在美國的新聞中,中美洲經常涉及移民問題。在美國的非法移民羣體中,來自中美洲的人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據估計,可能有超過200萬的非法移民來自中美洲,約佔所有非法移民的五分之一以上。他們的數量龐大,而且習慣於以家族和同鄉爲紐帶結社,時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共和黨保守派經常強調來自中美洲的幫派組織已經滲透進美國,以此爲由,一些政客甚至將所有中美洲人,乃至整個拉美羣體都污名化爲黑幫分子和毒販。
中美洲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帶著這份好奇,我在過去幾年裏多次前往這個地區,親身探索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
去中美洲旅行並不容易。第一大障礙是心理上的,查看各種暴力犯罪排行榜,中美洲各地經常名列榜首,前去這樣一個地區必然要克服恐懼。其次,對於中國人來說,中美洲各國的簽證也是一大麻煩,主要源自中國大陸與海峽對岸的政治角力。中美洲的小國經常在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反覆無常。第三,中美洲多數地區的旅遊基礎設施比較差,尤其是如果不能熟練掌握西班牙語的情況下,旅行並不容易。由於這些原因,在前往中美洲之前做足功課就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
什麼是中美洲
到底哪些地方算作中美洲?中文裏的中美洲,一般是對應了英文的「Central America」,這是一個地理概念。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文化意義上的中美洲,英文是「Mesoamerica」。
地理上的中美洲
地理上的中美洲(Central America),指的是位於北美州與南美州之間的這片土地。雖然現在我們認爲規定了南北美以巴拿馬運河爲界線,但這樣的劃分其實只是想象中的。中美洲是一個過渡地帶,連接了南北美,其範圍可根據不同標準分爲三個層次:
狹義的中美洲:通常指的是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這四個國家,構成了中美洲的核心地區。
一般意義上的中美洲:除了核心四國,還包括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和伯利茲。這七個國家通常是現代地緣政治意義上的中美洲。
廣義的中美洲:基於文化與歷史的原因,墨西哥南部的一些州偶爾也會被納入中美洲範圍。甚至加勒比海的島國,有時也會被包括在內。
文化上的中美洲
文化上的中美洲包括美索美洲(Mesoamerica),美索(meso-)是希臘語詞根,表示在兩者之間。美索美洲一個歷史與考古學的概念,通常包含墨西哥南部與尼加拉瓜之間的地區。這個區域內曾誕生過奧爾梅克文明、瑪雅文明,以及阿茲特克文明等輝煌的美洲文明。美索美洲擁有共同的文化特徵,如金字塔建築、象形文字與曆法系統,以及相似的農業與宗教習俗。
今天的中美洲由於各國歷史、政治、經濟、人口各異,已經不能用歷史上的美索美洲文明來概括了。
各自爲政的歷史
中美洲的歷史可謂錯綜複雜,自古以來就是不同文明更迭與演變的交匯之地。這片土地曾孕育出輝煌的古代文明,但也經歷過多次興衰,受到天災、氣候變遷以及其他未知因素的影響,使得許多城市和文化中心在興盛數百年後突然被廢棄,然後又在幾百年後重新被開發。這樣的週期性興衰在中美洲的歷史中極爲常見。例如,考古學家經常發現某個遺蹟可能建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被人類居住了幾百年後突然荒廢,而後在幾世紀後又重新被另一個文明佔據並發展。這樣的歷史反覆上演,顯示出這片土地的文明演進並非線性發展,而是充滿斷裂與復興的特徵。
當哥倫布航行至美洲後,西班牙帝國開始在美洲建立殖民統治,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統治體系——新西班牙。然而這一過程在中美洲並不順利,因爲中美洲從來都不是一個單一文化或統一政權的區域,而是由衆多不同的民族和文明組成。西班牙人試圖強行統治這片土地時,遇到了來自當地各個族羣的激烈抵抗。與南美洲的印加帝國及北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不同,中美洲的政治版圖更加分散,瑪雅城邦、阿茲特克附庸國、地方貴族勢力等各自爲政,使得西班牙人無法通過一次決定性的戰爭就徹底掌控這片地區。因此,中美洲沒有像科爾特斯和皮薩羅那樣的傳奇征服者。
地理、氣候與人口
如果仔細觀察今日中美洲的地理和人口分佈,就會發現這片土地的多樣性——有山脈、谷地、高原、活火山、熱帶雨林、以及兩個大洋的沿海平原,地形錯綜複雜,微氣候交織。這樣破碎的地理導致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繫並不緊密,因此歷史上中美洲並沒有整合爲一個政治實體,即便在西班牙統治了數百年之後,各地區依然難以有效溝通,保持了高度的區域性文化差異。
「西高東低」的人口密度
如果觀察中美洲的人口密度地圖,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儘管中美洲在地理上是一片連續的陸地,但人口的分佈卻十分不均衡。中美洲的西海岸,即太平洋沿岸地區,人口密度遠遠高於東海岸的加勒比海沿岸地區。
中美洲的太平洋沿由於地勢較高,氣候相對乾燥,自古以來就適合農業發展,有許多古代農業文明。西班牙殖民時期,這裏也成爲殖民者定居與發展經濟的主要區域,城市化程度較高,形成了今日人口密集的格局。這裏有很多主要城市,包括危地馬拉城、聖薩爾瓦多、特古西加爾巴、馬納瓜、聖何塞與巴拿馬城。
相反,加勒比海沿岸則以熱帶雨林爲主,地形低窪而崎嶇,氣候溼熱。這使得大規模農業與城市發展較爲困難,因此至今仍然人口相對稀疏。在一些沿海地帶,有大片的幾乎無人區,尤其是神恩角(Cabo Gracias a Dios)和蚊子海岸(Mosquito Coast)週邊。這個區域內最大的城市是洪都拉斯的聖佩德羅蘇拉(San Pedro Sula),以大型香蕉種植園起家。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大城市了。
梅斯蒂索人與加里富納人
中美洲各國與人口密度的差異伴隨的是不同種族的分佈。中美洲的人種並不都是很多人刻板印象中的印第安與歐洲人的混血兒,而是混血、純原住民、加勒比黑人更複雜的混合。
在人口較多的西部,主要居民是梅斯蒂索人(Mestizo),即原住民與西班牙殖民者的混血後裔。此外,部分地區仍然保留着大量純粹的西班牙人後裔,以及未與西班牙文化融合的原住民族羣。例如危地馬拉的馬雅人後裔至今仍然講馬雅語,保留着許多傳統文化。梅斯蒂索人的主要語言是西班牙語,承襲自新西班牙殖民地的官方語言。天主教傳教士對西班牙語的普及功不可沒。
而在人口稀少的東部,當地的種族組成則更加多元化。除了熱帶雨林的原住民外,這裏還有大量帶有西非血統的族羣,來自於跨大西洋奴隸貿易。黑奴最初被販賣到加勒比海的羣島,隨後又被販運到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種植園,逐漸與當地原住民混血,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族羣——加里富納人(Garifuna)。加里富納人有自己的語言——加里富納語,這是一種原住民語言。由於大部分加里富納人都生活在西班牙語國家,大多同樣也講西班牙語。
下一篇,我會根據我的經歷和見聞,講述中美洲各國的情況。敬請期待。
上次修改時間 202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