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the Void
BYVoid
廣韻中的重紐與重紐歸類問題

「重紐」被稱作《廣韻》中最複雜的現象,使不少音韻學習者望而卻步。奈何能把重紐解釋清楚的文章卻少之又少,不少資料不是一筆帶過,就是夾纏不清,抑或故弄玄虛,給人帶來了不小的困擾。筆者也是經過了一年多的摸索,纔大概弄清了重紐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一些心得和經驗不敢獨享,故撰此文以饗讀者。

1、什麼是重紐

我們知道,反切下字決定了韻母和聲調,小韻和其反切下字的韻母是相同的,兩個小韻有相同的反切下字說明兩者韻母相同。在《廣韻》中,「」去冀切,說明「」跟「」韻母是相同的。同時「」几利切,「」詰利切,則說明「」和「」韻母相同,由此推出「」和「」的韻母是相同的。「」和「」同爲溪母字,兩者韻母和聲調又相同,意味着「」和「」應該屬於同一小韻纔對,但《廣韻》卻把它們分在了兩個不同的小韻中。

爲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會不會是《廣韻》的編纂疏忽導致的呢?這不無可能,例如在《廣韻》的各種版本中,「」和「」小韻均作「古賣切」,而在《刊謬補缺切韻》中「」爲「古邁」切,這顯然應該是《廣韻》的錯誤。但前面說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因爲經過系統的分析和整理,發現前面情況並不少,如「」和「」,「」和「」,「」和「」,「」和「」,都屬於上述的「反切系聯歸一類,卻列爲兩個不同的小韻」的情況。而且非常有規律地僅僅出現在脣牙喉音支脂祭眞仙宵侵鹽,八個韻系下(舉平以賅上去入)。由此可見這種對立現象絕非偶然,而且在後世的韻圖上也體現了這種對立關係。例如在《韻鏡》的內轉第六開上,「」和「(弃)」分別清楚地列在了「牙音次清」欄去聲的三等和四等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重紐是一種《廣韻》中實際存在的現象,並非有了韻圖纔出現了重紐。換句話說,讀《廣韻》必須通過系聯纔能發現重紐的存在,而韻圖只是將重紐反映出來了而已。重紐的定義不應該是廣爲流傳的所謂「韻圖中三等韻脣牙喉音出現在三等和四等位置上音韻地位相同的兩組小韻」,這種定義方式掩蓋了重紐的本質。

關於「反切系聯歸一類,卻列爲兩個不同的小韻」,還有幾點說明:

1、除了上述的重紐現象外,廣韻中還有一些「後增字」。如《廣韻》中有小韻「」必益切,又有小韻「」彼役切。根據系聯兩個小韻的聲韻地位完全相同,理應歸類爲一個小韻纔對。這種情況不同於重紐,因爲在《刊謬補缺切韻》中,沒有「」這個字,而在《唐韻》殘卷中,有「碧色也說文石文美者方彳反一加」,可見「」這個字是後世新加入的。由於「」所用反切和「」不同,《廣韻》編輯者就把「」放在了相同韻目的最後,這樣就重出了一個小韻。這種現象的特點是,重複的小韻在前世韻書中沒有出現,且一般只附在《廣韻》一個韻目的最後,零星而不成系統

2、在《廣韻》中,脣音作爲反切下字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開合口可以混切。例如「」呼霸切,而「」必駕切,「」爲麻韻二等合口字,「」爲麻韻二等開口字,通過「」在中間這麼一攪和,兩者竟然通過系聯合併成了一類。如果繼續系聯下去的話,會發現《廣韻》整個系統中所有開合口都要系聯爲一類了,而開合口有區別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通過反切系聯時,遇到脣音作爲反切下字,要特別注意不能繼續系聯下去。

總結一下重紐的定義,重紐現象就是「在脣牙喉音,支脂祭眞仙宵侵鹽,八個韻系下的小韻中,通過反切系聯歸一類,卻列爲兩個不同的小韻的現象」,這種現象在韻圖上面的反映就是兩個小韻分別列在了同一聲韻的三等和四等位置上。

2、重紐的分類與語音區別

爲了研究的方便,周法高把重紐分爲A、B兩類,被音韻學家沿用至今。簡而言之,有重紐對立的脣牙喉音的重紐小韻中,出現在韻圖四等位置的小韻稱爲重紐A類小韻,出現在三等位置的小韻稱爲重紐B類小韻。

有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出現了,既然反切上下字分別決定了聲母韻母和聲調,爲什麼還會有對立呢?隨之而來的疑惑便是重紐到底有沒有語音區別。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重紐都沒有得到音韻學家的重視。高本漢、王力都把重紐擬作同一類音,李方桂則把重紐歸結爲方言現象,章炳麟認爲重紐兩類不過是魏晉時期留下的不同反切,在《切韻》時代已經沒有實際的音值區別了。直到周祖謨的研究,纔認爲重紐有實際的音值區別。後世諸多學者開始越來越重視重紐,並且在朝鮮語、日語、漢越語中分別找到了相應的證據,但仍沒有達成一致。音值具體區別有「聲母區別說」、「元音區別說」和「介音區別說」,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哪種區別說,區別都是細微的,以至於切韻時代通過反切已經不能表現的細節。近年來隨著潘悟雲、鄭張尚芳等學者的研究,「介音區別說」逐漸佔據上風,並根據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的變化,提出了一套系統的理論。

關於重紐的另一個問題是:沒有重紐對立的舌齒音到底是歸在重紐A類還是重紐B類中呢?這點各家分歧也很大。董同龢認爲重紐A類與同韻舌齒音爲一類,重紐B獨立爲另一類。邵榮芬則持相反的看法,認爲重紐B類與同韻舌齒音爲一類,重紐A類獨立爲另一類。陸志韋則又持另一種看法,認爲重紐B類與同韻知、莊、來三組聲母爲一類,重紐A類與其餘舌齒音爲另一類。更深入的研究則有「精組、以母是堅決的A類,莊組是堅決的B類,章組、日母偏向於A類,但偶爾還是可以和B類互通,而知組和來母搖擺於A、B兩類之間」之說。

被視爲《廣韻》中最複雜的現象的「重紐」問題至今仍是研究的熱點,目前各家研究的成果分歧很大,還在爭論當中。不過隨着研究的深入,僅僅通過考古是難再更上一層樓了。更深入的研究需要通過構擬上古漢語,並依此下推出中古漢語重紐的來源。這方面的研究被稱爲「古音學」(研究周秦古音),與研究《切韻》中古音系的「今音學」不同,上古音系的構擬還很不成熟,有待於漢藏語系之間的語言橫向比較和歷史比較語言學的進一步發展。

BYVoid原創

上次修改時間 2017-03-16

相關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