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the Void
BYVoid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7「以太網」與「乙太網」

#17(左邊爲大陸用詞,右邊爲臺灣用詞) 以太網 乙太網

「以太網」或「乙太網」(英文「Ethernet」)是計算機網絡的概念,於20世紀70年代由鮑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提出,並在80年代成爲IEEE標準。Ethernet是計算機網絡物理層(實體層)的協議,而且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技術標準。以太網的想法是受到無線電系統中多個節點發送信息的啟發產生的。「以太」來自19世紀物理學家提出的「光以太(Luminiferous aether)」的概念,認爲「光以太」是光傳播的介質。由於無線電是電磁波,與光的本質是相同的,而以太網節點之間必須有電纜或者信道的纔能傳送信息,所以將通信介質稱爲「以太」。

「以太說」認爲以太是看不見,但又無處不在的物質,真空中處處充滿了以太。由於光可以在真空下傳播,因此認爲以太是光的介質,並據此提出了「以太參考系」。但後來隨着理論的發展,愛因斯坦大膽抛棄了以太參考系,建立了以光速不變爲基礎的狹義相對論,使「以太說」成爲了歷史。

以太(aether)一詞源自希臘語αἰθήρ,是亞里士多德所設想的一種物質。最早的古希臘「四元素說」是由柏拉圖提出的,認爲世間萬物都由水、火、土、氣這四種物質構成。亞里士多德在其基礎上增加了「以太」,表示「沒有物體」或「虛空」,建立了「五元素說」。因此「以太」成了表示虛空物質的抽象概念,後世被物理學家借用產生了「光以太」概念,又被通信工程師借用產生了「以太網」。

「以太網」或「乙太網」均爲英文「Ethernet」的音意混合翻譯,其中「以太」或「乙太」音譯「ether」,「網」意義「net」。按照地域習慣,大陸和港澳常用「以太網」,臺灣常用「乙太網」,而「ether」卻無論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都被譯作「以太」。「以太網」與「乙太網」兩種翻譯本身並無高下之分,但由於已經有了「以太」這個固定的翻譯,因此從辭源的一致性來說「以太網」是更好的翻譯,而從區別性和詞素提取的難易程度來說,「乙太網」翻譯則更加巧妙。


上次修改時間 2017-02-03

相關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