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我來到了瑞士蘇黎世工作,一直到上個月離開搬到紐約爲止,我在瑞士待了大概一年半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裏,我體驗了在號稱全球最發達的國家生活,並且趁機遊歷了歐洲幾乎所有國家,留下了一段終身難忘的經歷。
緣起瑞士
說起是我怎麼來到瑞士的,還要追溯到2013年夏天我在英國倫敦Facebook實習的經歷。那是我第一次去歐洲,在去英國之前,我先自行辦了一個申根簽證,買了一張火車通票,兩個星期內去了德國、捷克、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多個城市。不得不說,歐洲是一個非常適合年輕人背包旅行的地方,城市密集,文化多樣,對年輕人友好,幾乎所有地方都是公共交通可達的。我在路上遇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有意思的人,可謂是讓我第一次大開眼界。
在英國實習完回到國內,我參加了一些面試,最終發現最令我心動的職位是Google蘇黎世的軟件工程師。其實我這麼選擇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的H-1B簽證需要抽籤,而且以本科學位抽中的概率低於三分之一,更何況4月提交材料的時候我還沒畢業。清華大學規定比較嚴格,不像北大或者上海西南某高校一樣給學生開後門發「預畢業證明」,於是我索性就不抽籤了。除了蘇黎世以外,我其實還有倫敦的機會,但是考慮到英國不是申根區,而且「孤懸海外」,不如「歐洲的十字路口」瑞士,就放棄了這種選項,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世界上最難進的國家
其實我申請瑞士工作簽證的流程相當順利,而且從頭到尾沒花多久,以至於讓我產生了一種瑞士很好去的印象。但是幾個月後,我就看到了一個新聞,說是瑞士收緊了對歐盟公民移民的政策,甚至引起了瑞士和歐盟之間的緊張關係。等我到了瑞士沒過幾個月,瑞士對非歐盟公民的工作許可也收緊了,要求申請人至少有三年被認可的專業工作經驗,這相當於堵死了我走過的這條路。我可謂是幸運的最後一批能去瑞士工作的畢業生。等我到了瑞士,我告訴了一個我在清華認識的德國朋友,他是慕尼黑人。他知道我在蘇黎世的Google工作以後,大呼我一下子完成了兩個「最難」,去了世界上最難去的公司「Google」,進了世界上最難進的國家「瑞士」。
稀裏糊塗地來到了瑞士,纔發現這個地方比我想象的要更厲害。瑞士不是歐盟(EU)成員,不是歐洲經濟區(EEA)成員,一直到2008年以前都不是申根區,甚至2002年纔加入聯合國。瑞士加入申根區和聯合國都是全民公投以略微過半數通過的,至今還在瑞士國內存在爭議,有政黨一直積極尋求退出申根區和聯合國。瑞士簡直是孤立主義的典範,堪比一戰前的美國。瑞士號稱「永久中立國」,在二戰中整個歐洲都被摧毀的背景下倖免於難,如今還有全民兵役制度,所有20歲到42歲男性都要服役,首次服役15週,此後一直到42歲每兩年參加20天的複訓。由於瑞士堅持孤立,瑞士在這次歐洲涌入的難民危機中獨善其身,因爲不是歐盟,所以沒有接受難民的義務,再加上本來中東移民就少,而且福利比較低,難民也並不是很願意來。
絕對中立
關於瑞士的「絕對中立」,很多歷史學家甚至瑞士本國人都是持懷疑態度的。瑞士在二戰期間和戰後一直宣傳正是由於瑞士的中立地位,纔使得瑞士免於戰火襲擊。但瑞士其實以其軍事實力,並不能保證它不被納粹輕而易舉地攻陷,事實上希特勒早就制定好了一週拿下瑞士的作戰計劃。瑞士真正免於戰火的原因,其實是爲納粹提供資金支持,破解盟國的經濟封鎖,從這個角度看來,瑞士應該爲納粹德國的罪行負擔必要的責任。
瑞士是不是閉關鎖國呢?是,也不是。從移民的角度來說,瑞士的確是閉關鎖國,因爲它有着高得嚇人的移民門檻,想要獲得瑞士的永久居留權或者國籍非常困難。瑞士除了要求住滿12年(比歐洲其他國家長得多),還有苛刻的融入要求,譬如居住社區的「全民公投」來判斷你是否已經「融入了瑞士生活」。
但是從經濟角度來說,瑞士的開放程度在西方前列,尤其歡迎外國人來投資(藏匿資產)。瑞士產品向全世界各地出口,而且是全世界極少數幾個可以對中國實現貿易順差的國家之一。
瑞士人對移民的態度,總體來說是感情上不歡迎,但理智上接受。瑞士是一個直接民主制國家,國家大大小小事情都要全民公投,所以幾乎每個瑞士人都有相當不錯的政治素養。爲什麼理智上接受外國人,是因爲瑞士人清楚,瑞士的產業依賴外國勞動力和投資,尤其是專業人士。作爲一個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小國,瑞士是怎麼撐得起這麼多高技術產業,包括製造業、金融業和信息科技產業,無非是依靠了全世界各地的人才。如果瑞士沒有能力吸引這麼多外國人才,那麼它的產業不可能如此繁榮。而在情感上,瑞士人和外國人有相當的隔閡,哪怕是瑞士德語區的瑞士人,也和德國人有非常大的不同。意大利語區的瑞士人更是對意大利一點好感都沒有。和全世界的小國一樣,瑞士對週邊大國一直有一種恐懼感,小心地平衡和各國的關係以保證自己的利益。幾乎所有瑞士人都信奉「瑞士是瑞士人的瑞士」這樣一種理念,外國人在瑞士理應被當作二等人對待。這種心態有點像迪拜本地人對外國人、香港人對中國內地人的態度。
瑞士的人口統計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在瑞士800萬人口中,有大約200萬是外國人,相當於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個現象一方面說明了瑞士經濟強勁,對外國人有極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又說明了外國人很難加入瑞士國籍,以至於工作了大半輩子以後還是外國人。與歐洲其他國家不同,瑞士的移民主要來自歐洲其他發達國家,譬如意大利人佔了移民的15.3%,其次是德國人14.9%,葡萄牙人13.1%。而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民則是來自更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除了入籍困難,瑞士外國人多還有一個原因是瑞士國籍對歐盟公民缺乏吸引力,因爲歐盟護照已經夠用了。但是近期德國在考慮開始效仿美國,對所有公民進行全球收入徵稅,如果能夠實施,那麼將會給許多在瑞士的歐盟公民以動力加入瑞士國籍。
瑞士人的瑞士和外國人的瑞士
我從來瑞士的第一天起,就沒有打算在瑞士永遠住下來,我的許多其他國家的同事也有類似的想法。瑞士雖好,卻並不適合所有人。由於瑞士少女峯、琉森等景點已經被中國遊客佔領了,所以我的長相會被陌生瑞士人當作中國遊客。當我告訴我是在蘇黎世工作的時候,瑞士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哦,那你工作到什麼時候走啊?」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答覆,但是這畢竟是瑞士人的瑞士。
雖然出於禮貌,瑞士人不論你的長相,打招呼第一句話總是要用瑞士德語說的,如果發現你不懂,再說標準德語,如果還是不懂,纔切換到英語。我的一個德國同事向我抱怨過,儘管它語言沒有任何障礙,但是因爲不是瑞士德語口音,還是很難交到瑞士的朋友。他在蘇黎世好幾年了,認識的朋友還都是德國來瑞士的移民。蘇黎世這樣一個外國人比本國人多的地方,整個社會還是被分爲了外國人和瑞士人,兩方很難交流。
瑞士人對本國人的優待(對外國人的歧視)隨處可見,而且不存在美國一樣的「政治正確」的觀念。拿我個人經歷來說,在蘇黎世租房簡直是一部血淚史。我從到瑞士第一天就開始四處看房,基本見到合適的第一時間就申請,差不多申請了四五十個公寓,結果全部被拒絕了。在瑞士租房,需要先申請,經中介初步篩選後,房東來面試申請者,只有面試通過了,纔能簽署租約。我發出的四五十個申請中,得到回覆的有十幾個,被請去面試的只有三個,然後面試全部拒絕。相比之下,我的瑞士同事租房只申請了一個,然後就面試通過了。對我來說,在蘇黎世租房絕對比找工作要難好多倍。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種供不應求的情況在自由市場中是不應該存在的。沒錯,租房是被瑞士政府嚴厲管制的極少數產業之一,有複雜的保護租客的制度和價格控制。由於房東無法任意漲價,導致申請者數量過多,房東只好通過其他條件,譬如個人好惡來篩選房客。在我看來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只有市場纔能保證對任何人無論任何條件(除了錢多少)一視同仁。而在瑞士人看來,如果完全靠市場,那麼瑞士房地產就會成爲全球富豪的投資玩具,瑞士本國窮人就都無家可歸了。比起有投票權的瑞士人無家可歸,不如讓外國人無家可歸吧。
上次修改時間 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