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the Void
BYVoid
中美洲行记(二):陆地上的孤岛
本文简化字版由OpenCC转换

中美洲「群岛」

表面上看,中美洲的国家是连在一起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地理隔离极为严重。虽然这些国家在陆地上是连在一起的,但历史上它们的交往并不密切,这是由中美洲的地理条件决定的。中美洲的低地平原充满了热带雨林,难以开发和形成定居点。而相对宜居的高海拔地区又山脉纵横,还有大量的活火山,殖民地据点在一个个孤立的山谷中。同事,这里也没有贯穿各个山谷的大河,湍急的河流从中央山脉发源后迅速冲入海洋。这种地理条件决定了以不同山谷为核心的团体各自为政,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考迪罗(Caudillo)」强人。即便是在西班牙殖民时代,各地也只是分别与西班牙贸易,彼此缺乏相互贸易的产品。与其把中美洲看作一个连续的大陆,不如把它们视为彼此隔离的「群岛」。

注定失败的政治整合

由于巨大的差异性,历史上多次尝试政治上统一中美洲的努力最终都宣告失败。直到今天,中美洲国家仍在尝试进行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一定程度整合,但进展极其缓慢。地理隔离是先天条件,在此基础上,气候差异导致经济结构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又导致移民群体不同,最终造成了政治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巨大差异。这些高度地方化的政治实体,想要联合在一起,始终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

独立国家的诞生

中美洲曾经属于新西班牙的危地马拉都督府。它们作为一系列独立国家的历史大约起源于1821年墨西哥的独立。当时,拿破仑战争导致西班牙国内政局混乱,最终促成了墨西哥第一帝国的建立。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中美洲的本地精英阶层,使他们开始考虑脱离西班牙的统治,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仅仅在两年以后的1823年,墨西哥帝国就很快解体了,成为了共和制的墨西哥合众国。

中美洲当地精英不愿接受远在千里之外的墨西哥城的统治,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这就是中美洲联合省(Provincias Unidas del Centro de América),后又更名中美洲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l de Centro América)。该联邦的建立过程中,弗朗西斯科·莫拉桑(Francisco Morazán)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担任过洪都拉斯、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的元首。在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至今仍有以他命名的「莫拉桑省」。中美洲联合省的最初首都设在危地马拉城(即今天的安提瓜),后来迁至圣萨尔瓦多。

中美洲联合省国徽

联邦的崩溃

在中美洲联合省成立的过程中,一场自由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激烈斗争贯穿始终。自由派以莫拉桑为代表,希望推动社会改革,削弱天主教会和地主的势力,推行更具民主色彩的政治制度。保守派由大庄园主、天主教会组成,一度忠于西班牙。即便后来也同意了独立建国,却仍然希望维护传统的阶级社会。

在两派背后,实际上中美洲各地的经济基础十分不同。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土地肥沃,原住民人口众多,西班牙统治者在这里建立了以大庄园和经济作物为基础的封建秩序,保守派势力强大。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土地相对贫瘠,人口较少,但有更好的港口,因而商贸发达,自由派思想普遍。哥斯达黎加虽然也适合农业,但是缺乏劳动力,引进了来自欧洲的自耕农移民,也倾向于开明的社会结构。

建国仅仅一年后的1825年,保守派的曼努埃尔·荷西·阿尔塞在危地马拉大主教的支持下当选总统,然后立刻派军入侵了自由派改革的萨尔瓦多省。莫拉桑凭借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各地自由派的支持,在萨尔瓦多击败了总统的军队,反攻危地马拉,最终取得了国家的控制。随后,保守派多次发动叛乱,国家陷入长期内战。1838年,各省开始宣布独立,联邦解体。在此后的一百年内,各地又有多次重组联邦的尝试,不过全部以失败告终。

现代中美洲七国

北三角:右翼与黑帮共治

中美洲核心的核心是被称为「北三角」的三国:🇬🇹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这三个国家人口密集,经济水平近似,政治治理也较差。相比于人均更为贫困的尼加拉瓜,北三角三国更加「民主」。这些国家的少数精英掌控了大量资本和土地,形成了巨大的庄园,而大部分人只能作为佃农和城市贫民,在温饱线上挣扎。他们的政府基本都是亲美的右翼掌控,对外国资本友好。其中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一度更是被称为「香蕉共和国」。

一直以来,北三角的社会基层都是由黑帮统治的。著名的中美洲移民黑帮MS-13和Barrio 18虽然诞生于美国洛杉矶,但是却反向输入回了来源国,成为跨国犯罪集团。这些黑帮根植社会底层,人丁兴旺,政府精英只能接受贿赂,选择跟他们「合作共赢」。然而黑帮与黑帮之间却往往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由于黑帮相互争斗和火并,北三角一直是世界上暴力犯罪最严重的地区,凶杀率在美国的5到10倍,日本的100倍以上。

不过,近年萨尔瓦多出现了一位政治强人纳伊布·布克莱,该国正在进行高度集权化,用强力手段消灭了大部分黑帮,使得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我游览之后深有体会。

🇳🇮尼加拉瓜:左翼威权主义

尼加拉瓜是七国中的一个另类。因为它是由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威权政府,意识形态偏向社会主义,这在中美洲国家中独一无二。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的创始人奥古斯托·尼可拉斯·卡尔德龙·桑地诺(Augusto Nicolás Calderón Sandino)从1927年就开始反对美国占领军及其傀儡政府掌权人索摩查家族。桑地诺在1979年终于占领首都,建立了红色政权。显然,它与美国的关系不会好,也与中美洲核心四国(CA-4)的其他三国关系若即若离。

由于其强力的政府和军警系统,尼加拉瓜的犯罪率极低,几乎没有黑帮的生存空间。不过,因为与美国长期关系冷淡,其经济发展水平却十分落后,是中美洲最落后的国家,甚至比被更加严厉制裁的古巴还糟。

🇨🇷哥斯达黎加:中美洲的小欧洲

与北部邻国相比,哥斯达黎加的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模式有显著不同。该国的欧洲血统人口比例远高于其他中美洲国家,这与其历史上的移民模式密切相关。

哥斯达黎加的许多移民是欧洲本土的自耕农,他们来到这里后获得小块土地,自给自足。这种土地制度使得哥斯达黎加没有形成北方邻国普遍存在的大庄园经济,而是建立了一种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结构。从殖民地时代以来,哥斯达黎加的经济水平就一直不错,如今和巴拿马同属于第一梯队。中美洲国家中哥斯达黎加的旅游业最为发达,吸引大量游客造访。

🇵🇦巴拿马:运河与离岸金融

再往南,就是勉强算是中美洲的巴拿马。巴拿马本不属于中美洲,也没有参与中美洲联合省,而是大哥伦比亚的一部分。但后来它变成了中美洲的一员,这与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密切相关。在美国的干涉下,哥伦比亚的巴拿马省在1903年宣布独立,并且立即获得了美国的承认,开始建设由美国主导的巴拿马运河。此后,巴拿马一直是美国的保护国和半殖民地,一直到巴拿马运河条约签订后的1999年,巴拿马才算收回主权,终于完全独立。

如今,一般人人对巴拿马的印象基本上与巴拿马运河绑定在一起,而近年来爆出的「巴拿马文件」事件则让它的另一个经济支柱——离岸避税天堂的角色被世界关注。这两个因素——运河经济和离岸金融服务,构成了巴拿马的经济基础,使它在中美洲国家中显得尤为特殊。由于产业优势,巴拿马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中美洲最高的。

🇧🇿伯利兹:大英帝国的印记

伯利兹是中美洲最大异类。在中美洲七国中,伯利兹的人口最少,仅有约40万人。伯利兹的领土完全位于加勒比海沿岸,曾是英国殖民地,独立前被称为英属洪都拉斯(British Honduras),因而通行的语言是英语。除了伯利兹,其与国家的官方语言都是西班牙语。

作为前英国殖民地,伯利兹的人口结构也有明显不同。当地居民曾以加勒比海的克利奥尔人、本地玛雅人,以及混血的加里富纳人为主,但是近年来有大量来自周边国家的梅斯蒂索人涌入。此外,伯利兹还有来自大英帝国其他地区的移民,包括印度人群体,与周边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下一篇,我将从伯利兹开始讲述我的游历经历。敬请期待。


上次修改时间 2025-11-13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