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the Void
BYVoid
日本漫遊:海北仙島之二

上接海北仙島之一

海上富士:利尻

在禮文島喫過午飯後,登上前往利尻的渡輪。

有點意外的是,船上沒有座位,只有和室。所謂和室,一般是指有草蓆地板的房間,不過有時候薄地毯也被認爲是和室。和室的原則就是進入要脫掉鞋,而且最好要穿着襪子,否則會被認爲很粗野。和室的地面很乾淨,大家都坐在地上,還有人躺着睡覺。這樣形式的船艙在日本也不多了。

船行了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利尻島,途中望向前方大海,可以看見利尻富士逐漸變得清晰。利尻山海拔1721米,是一座完美的錐形火山,因此被稱作利尻富士山。

島上遊客還不是很多,不少賓館還在停業中,不過我有幸預訂的北國旅館開放了一些鄉村別墅,價格比平常便宜得多。

利尻北國別墅

放下行李後,我就向利尻富士山進發。當然我並沒有計劃登山,只是打算在山下走走,目標只是三合目的甘露泉水。從利尻富士町走過去有一條公路,距離約4公里,海拔上升200米。我走了大概一個多小時,途徑一個露營地。

利尻露營地

在露營地,我注意到有「移動廁所」出售和回收。日本不少地方都要求登山客把屎尿帶回山下,不得在山上隨地大小便。我不知道日本人對這個規定有多麼遵守,但如果是在其他國家,真的很難想象。進入登山道之前,我還發現了洗鞋處,目的是爲了防止外來的種子被帶進山裏面。

洗鞋處

離開營地跋涉了十幾分鐘,終於走到了甘露泉水處。泉水從石壁上噴湧而出,冰涼清澈,口味真的有一些甘甜。這個甘露泉水還是日本「名水百選」之一。

利尻甘露泉水

甘露泉水旁就算是利尻山的三合目了(一共有九合目),再向前走就要真的開始爬山了。如果要登山,那麼必須早上很早出發纔能當日返回,於是從這裏就原路返回了。

回到了利尻富士町,途經一個溫泉設施。往返走了8公里,還是有些疲憊的,當然要入浴休息一下。作爲日本人的日常,溫泉的價格都不貴,只要500日圓,大多都是本地人去。這裏有露天溫泉,景色非常棒,可以享受森林的涼風和美景。

利尻溫泉

從溫泉出來已經是傍晚時分,趁着落日前,我爬上了Peshi岬(ペシ岬)。這個名字顯然是阿依努語,否則不會以「p」開頭。海岬的登山道十分陡峭,還伴隨着大風。山腰有個小平臺,豎立着會津藩士的墓碑,以紀念江戶時代到這裏來駐防的會津藩武士。

公元1807,日本開國的前夜,俄羅斯意欲出兵北海道,用砲艦打開日本通商的國門。其時,江戶幕府命會津藩駐防北方領地,於是200餘名藩士抵達利尻島。雖然沒有真正爆發與俄羅斯的衝突,但是惡劣的營養條件和酷寒要了不少人的性命,剩下的一部分人在歸途中還遭遇了船難。俄羅斯終究還是沒有能夠南擴得逞,更不會想到一百年後面對一個即將崛起的日本帝國,一敗塗地。

利尻Peshi岬山腰

好不容易爬到了山頂,景色無與倫比,但風大到站不起來,只能蹲在石頭後面看。

利尻Peshi岬登山道 利尻Peshi岬山頂

下山以後,太陽也即將落山,落日的餘暉把利尻富士照得更加漂亮了。

利尻富士傍晚

第二天早上醒來,陽光格外明媚。清晨賓館送來了早餐,早餐是日式釜飯。

釜飯

我享用過早餐就出發了,這一天的計劃是租車環島遊。利尻島上面租車也很貴,不過比禮文便宜一些,主要還是因爲競爭者多了。租車5小時,並在機場還車的價格一共9500日圓,汽車還是日本獨有的輕自動車,這個價格比北海道本土貴兩倍左右。

利尻島租車

驅車出發,首先去了一個叫姬沼的山間小湖泊,這裏的特點是可以拍利尻富士山的水中倒影,但前提是天色特別晴朗,且水要清澈。遺憾的是我並沒有看到倒影,但是環湖走一圈還是神清氣爽。

姬沼

這一天的天氣晴朗,海邊的景色也十分漂亮。

利尻海岸

利尻島雖然不大,島上卻有兩個博物館,都是介紹當地自然歷史和民俗的。我在這兩個博物館中瞭解到,禮文和利尻的殖民開始於明治時代,人口的湧入一直到二戰後纔結束。因爲這裏是對馬暖流和利曼寒流的交匯處,所以附近有大型漁場,吸引大量漁民來此捕魚。兩座島的緯度雖然高,冬天氣候卻相對溫和,所以十分適合定居。利尻島的人口在二戰後達到了頂峯11234人(資料),之後就一直下降,2020年只有不到3000人了。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有從小樽出發的渡輪連接利尻和禮文島。

利尻和禮文距離雖然不遠,氣候和植被卻有顯著的不同。利尻植被以樹木爲主,而禮文基本上都是草原了。這也是由於洋流造成的,利尻的暖流勢力更強,禮文則寒流的勢力更強。

在北海道本島,經常看到有「熊出沒注意」的標識。不過利尻島上雖然沒有熊,但卻有過多次熊渡海而來。儘管利尻和北海道之間隔着至少20公里的大海,熊卻能真的游泳過來!

利尻熊渡海

利尻和禮文都出自阿依努語,意思是「高的島嶼」和「海對面的島」。北海道很多地名都來自阿依努語,尤其是衆多「ら(ra)」行開頭的詞,就說明了不是和語。日語和朝鮮語一個共通特徵是流音/l//r/不能作爲一個單詞的開頭,所以日語只要看到ら行開頭的單詞,幾乎就可以判斷不是和語了。南朝鮮語更進一步,甚至所有以/l/開頭漢語詞的輔音都直接脫落了(北朝鮮沒有脫落)。日語也有類似的現象,出現在個別和語化的詞上,例如「硫磺」讀作「いおう」。L這個音在日本人心中還有某種異域風情,傳說中Lululemon這個牌子就是爲了給日本人製造「外國感」。

中午時分到了利尻島西南部的沓形港,在這裏喫了午餐,還買了當地最有名的特產利尻昆布。海膽也是當地有名特產,在日本算珍饈美味,價格昂貴。有意思的是,一百年前日本人剛剛殖民利尻,在這裏培養昆布時,還把海膽當作一種破壞昆布的有害生物,大規模除去。

利尻昆布

最後,終於回到了利尻機場,正好環島一圈。在這個小島上,利尻機場的景色可以用開闊來形容,因爲可以將跑道後面的利尻富士山盡收眼底。我要乘坐的是全日空從利尻到札幌新千歲的航線,只見僅僅1800米的跑道上,卻停了一架波音737。在大廳候機時,我還發現幾名飛行員在跑道上面合影,看來他們也並不是誰都能來這條航線的。

飛機起飛的過程十分特別,又有點刺激。上飛機前,我就感受到了非常強的側風,連走路都困難。與一般的起飛流程不一樣,這架波音737飛機滑行前就啓動了發動機。飛機一開始一動不動,發動機卻在瘋狂運轉,發出巨大噪音,整個機體都跟着劇烈震動。緊接着,飛機開始突然加速,沒過幾秒鐘就離地起飛了。起飛後爬升速度非常快,並迅速在空中急轉彎。看來在這個跑道短、地形複雜、又經常起霧、還有劇烈側風的機場起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飛機上乘客不足30%,不知道爲什麼全日空使用波音737。莫非是爲了訓練飛行員?

利尻機場

沒過多久,舷窗外就可以俯瞰利尻島全景了。

空中利尻島

北海道的瑞士:支笏湖與洞爺湖

一個小時過後,飛機平穩降落在新千歲機場。今晚要開車去支笏湖和洞爺湖。

在北海道本島租車價格真的便宜得多,包含保險一天竟然只要不到3000日圓。支笏湖距離千歲大概只有30分鐘的車程。

支笏湖、洞爺湖

抵達支笏湖時,正好是下午陽光最最燦爛的時刻。湖邊景色優美,水非常清澈。走到湖邊散步,恍惚間有種是在瑞士日內瓦萊芒湖畔的幻覺。湖邊有一個遊客中心,內有支笏湖的自然展覽,旁邊還有一個鐵路博物館,紀念王子製紙鐵路。支笏湖邊有很多溫泉旅館,吸引大批度假者前來。

支笏湖

離開支笏湖,繼續前往洞爺湖,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洞爺湖比支笏湖更加有名,以往平常遊客很多,尤其是旅行團喜歡前來。抵達湖畔之時恰好趕上日落前,清澈的湖水在夕陽映照下顯得格外明豔,遠方還有湖水蒸騰起的薄霧籠罩下的羊蹄山。晚餐在一家叫做望羊蹄的洋食餐廳,這家餐廳裝飾細緻,環境優雅,還是家歷史百年的老店。

喫晚晚餐,太陽已經落下,天邊還有暮光。重新回到湖邊,欣賞暮色籠罩下的洞爺湖。

洞爺湖暮色

晚上住在了一家叫做ゆとりろ洞爺湖的溫泉旅館,因爲是平日的關係,再加上促銷活動,價格特別便宜,還附帶豐盛的早餐。

洞爺湖附近有一個活火山,名爲有珠山,這個火山在2000年還噴發過,一些房屋被毀。喫過早飯,我就前往遺構一探究竟。然而走到門口纔看到關閉的告示,原因是近期在其中發現了熊。

有珠山遺構

日本的山林中經常有人目擊熊,因此很多地方都有大量熊出沒注意的標識。熊雖然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一旦被激怒其破壞力驚人。即便有很多熊,人被熊擊殺的新聞也不多見,但嚴謹的日本人把這樣的警告貼得到處都是。也許這樣可以讓人儘量遠離熊吧,畢竟面對人類,熊纔是真正弱勢的一方。

洞爺湖雕塑

匆匆告別了洞爺湖,驅車沿高速公路返回新千歲機場。從洞爺到千歲大概120公里,開車不到一個半小時,高速公路費倒是不便宜,即便是ETC還是扣了3200日圓。

京都一瞥

下一段行程是從新千歲機場飛往大阪伊丹機場,預計停留7個小時,然後飛回東京羽田。之所以會這麼走,是因爲我用美聯航的里程兌換了全日空利尻到東京的機票,由於里程票位限制,無法從新千歲直飛東京羽田。索性我就在洞爺湖過一夜,順便再瀏覽一下京都。實際上飛機上並沒有很多人,全日空真是寧可飛機空着飛,也不願意多釋放里程票。

中午飛機抵達大阪伊丹機場,我乘坐大阪單軌電車換京阪電車,直抵京都市中心烏丸,然後又換上地鐵到達蹴上站。蹴上站旁邊就是琵琶湖疏水的隧道入口。琵琶湖疏水這是一項西洋式的運河工程,鑿穿東山引琵琶湖水到京都,中間還有一段羅馬式高架渡槽,名爲水路閣。琵琶湖疏水竣工於1890年,不僅解決了京都飲水問題,還利用高地落差發電,因爲琵琶湖的海拔是高於京都地表的。

蹴上站附近有一個傾斜鐵道的遺蹟,曾經是爲了運輸船隻。京都水網內的船擡升到蹴上,由此進入隧道,就能直接航行到琵琶湖。現在這條鐵道還是一個觀光勝地,春天的時候有櫻花盛開。

水路閣

沿着水路閣走不遠就是南禪寺,渡槽有一部分甚至從寺內穿過。南禪寺是京都衆多大寺之一,乃臨濟宗南禪寺派大本山。這座寺院是1291年鎌倉時代建成的,其時中國正處於大元帝國的忽必烈統治之下,兩度遠征日本失敗之後,有不少南宋移民流亡日本,給日本文化帶來了新鮮血液。由於南禪寺是天皇發願修建的,它位列臨濟宗的「京都五山」之上,是日本禪宗的最高寺院。

南禪寺的主要看點是三門、方丈和南禪院。三門又稱山門,是一座巨大的純木質建築,擁有重檐歇山頂(入母屋造)。三門可以登臨參觀,爬上大門的頂部,俯瞰整個南禪寺。

南禪寺三門

由於日語的「三」和「山」同音,三門往往與山門混爲一談。山門顧名思義就是入山大門,一般都是寺院的第一道門。而三門則是「三乘門」或「三解脫門」的略稱。「三乘門」即所謂「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法門,分別可證得阿羅漢、辟支佛與無上正等正覺佛。「三解脫門」之說出自大乘佛教唯識學派的《瑜伽師地論》,指「空解脫門」、「無愿解脫門」、「無相解脫門」。

南禪寺方丈是大和尚的主要居所,內有數個枯山水庭園。最有名的是其花園,據說紅葉季的景色美到令人窒息。

南禪寺三門

不知不覺,我在南禪寺就度過了一個下午,一直到五點鐘關門纔出來。寺內的天授庵,以及附近的淨土宗禪林寺已經沒有時間觀賞,只能以後再來。中國山西五臺山有座同名的南禪寺,這座南禪寺的大殿建於唐代公元782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希望有一日也能親自造訪。

慢慢遊覽過南禪寺之後,已經傍晚時分。爲了看南禪寺,我願意專程來京都,而這樣的地方在京都附近有數十處之多。真是慶幸京都沒有毀於戰火。

晚上回到大阪機場,飛回東京,短暫而充實的行程就此結束。

日本漫遊系列文章


上次修改時間 2021-08-14

相關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