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化字版由OpenCC转换
2020年七月末,趁着本来是为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准备的连休假期,我决定再次探访四国和冲绳(行程地图)。
高知
梅雨季终于要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日本最为炎热潮湿的盛夏。羽田机场的国内线航班已经恢复了近半,航站楼内又重归往日的熙熙攘攘。我乘坐的飞机竟然停在远机位,需要从登机口乘车。飞行一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在高知机场。走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热气。这一天清晨气温就有32度,配合着超过90%的相对湿度,令人难以忍受。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高知,2019年的4月也来过一次,当时一直在下雨。4月尽管不是梅雨季,但四国岛面向太平洋的一侧降水极其丰沛,算是日本的「雨极」。相反,四国山脉的另一边濑户内海沿岸则是日本降水最少的地方。这次高知倒是晴朗,只是太热了。乘坐公交车到市中心的播磨屋桥下车,气温继续上升到35度以上,一下车我就失去了逛街的动力。尽管如此,我还是顶着烈日走过去看了看著名的播磨屋桥。播磨屋桥曾经是江户时代的一座私设小桥,是当地商店播磨屋建设的,由此得名。后来这里变成了高知城下町的核心地带,一直到现在,还是土佐电铁两条路面有轨电车的交汇点。
从播磨屋桥继续向西,一路走到高知城公园附近,途径了几条空无一人的商店街。也许是因为上午太早,所以还没开门。高知城公园入口处有一个历史博物馆,从外面看建筑很漂亮,内部装饰也是和风现代设计。去年来的时候我已经看过了,于是只是在其中享受了几分钟空调就离开了。这次在博物馆里面注意到,高知城在两条河之间,最早叫做「河内かはうちkapauti山城」。后来语音流变,「河」由「かはkapa」变为「かわkawa」(は行转呼),其中「わwa」又与「うu」合并,就变成了「かうちkauti」,取汉字「高智山城」。再后来,「智」合并于「知」,就是今天的「高知城」。现代假名遣实行后,假名变为「こうちkōchi」。
本来还想再次爬爬高知城,但这个天气让我实在没有力气了。乘坐有轨电车回到高知站,就买了去宿毛的特急车票。
宿毛
从高知到宿毛的列车要行经土赞线、中村线和宿毛线,我乘坐的特急列车只从高知到中村,然后再换车到宿毛。进入车站后,只见月台上停着只有两节的列车,外表陈旧,我还以为这是普通车。不过因为没有发现别的列车,再三确认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我要坐的特急车。我还是第一次在日本见到这么破旧的特急列车,四国旅客铁道果然财务困难。这两节车厢中,一号车的前一半是指定席,后一半是自由席。列车是内燃机车,轨道没有电化,也因为维护有限而十分颠簸。虽然号称特急,列车形式速度却不快,而且路上停站特别多,平均来说每小时只有不到100公里。车票却一点都不比别的地方便宜。不过想想看四国旅客铁道还在努力经营,就当多付钱保护历史遗产了。
虽然列车直达中村,但是其实从洼川到中村这一段是另一家公司土佐黑潮铁道所有的。从洼川到中村是日本国铁时代的中村线,后来国铁拆分,这段铁路由地方政府组建「第三部门铁道」接手,也就是现在的土佐黑潮铁道。抵达中村后,换普通车继续前往宿毛。从中村到宿毛这段是土佐黑潮铁道经营的宿毛线。宿毛线是国铁拆分后才建成的支线铁路,这在日本大都市之外很罕见。日本国铁的原计划是延伸中村线一直到宇和岛,但是在1980年财务恶化后取消了这个计划。意外的是,1987年土佐黑潮铁道竟然继续动工了,直到1997年才建成。至于宿毛到宇和岛,估计未来已经不可能实现了,现在这一段能不废除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到宿毛之后,我在车站边上转了转,就启程返回了。宿毛站周边是一片农田,还有几个价格便宜的大型商场,门前有很大的停车场,有点像美国郊外。日本的乡下实际上非常依赖私人汽车,公共交通很不方便。不知道是不是战后受到美国城市规划的影响,除了大城市中心,美国式的购物广场数量众多,分布在交通要道上。小城镇的主要街道反而十分萧条,跟美国市中心的衰落有相似之处。
洼川
列车行驶三十分钟后,我回到了中村站。考虑到下一班车在半小时后,我就又在车站附近逛了逛。遗憾的是,除了一座正在走向衰落的小镇,附近什么也没有。
上车后又过了一个小时,我回到了洼川,这里是豫土线、土赞线和中村线的汇聚处。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是豫土线另一端的宇和岛,等车期间又去附近转了转。洼川站不远处就是四国八十八个所的第三十七号岩本寺。岩本寺隶属真言宗,最大的特色是本堂的彩绘格天井,共有575个精美画作。
回到洼川车站,乘上从该站始发的豫土线列车前往宇和岛。豫土线的名字取自伊豫国与土佐国,分别是现在的爱媛县和高知县。豫土线每天的班次很少,而且没有特急车,不过我倒是坐上了一个叫做「海洋堂ホビートレイン」的观光车。
这个列车一路都在深山峡谷里穿梭,路上人烟稀少,手机时常没有信号。随着天色渐渐变晚,列车驶出了山区。总共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终点宇和岛。
宇和岛
宇和岛车站外景色十分独特,有很多椰子树。这是因为宇和岛主打「南国」特色,所以人工栽种了这么一批。
既然到了宇和岛,不能不尝尝本地特色鲷饭。我到车站附近的一家叫做かどや角屋的餐厅,点了伊达御膳。宇和岛位于伊豫国的南部,又称南豫地区,南豫鲷饭正是本地特色。鲷饭的吃法是先用鲷鱼刺身蘸出汁、酱油和生鸡蛋调和成的酱汁,然后再把酱汁浇在米饭上。
第二天一早,天气还是很晴朗,依旧是前一天一样的湿热难耐。我8点30分到天赦园。天赦园是宇和岛本地的一个著名回游式庭院。虽然是假日,但是早上园内只有我一个游客。其实盛夏游览日本庭院并不是很好的体验,因为虫蚁太多,尤其是蜘蛛网到处都是,一不小心就会沾到身上。
游览过天赦园,我便去临近的伊达博物馆,该博物馆内展出了伊达家的历史文物。伊达家是统治了宇和岛藩400年的大名,先祖是伊达秀宗。伊达秀宗是仙台藩伊达政宗的庶子,被封在宇和岛。不过,宇和岛藩与仙台藩并没有从属关系。博物馆内展品并不多,但体现出日本各地至今还在纪念曾经统治的大名家族。
接下来我开始登山去看宇和岛城。宇和岛城的天守阁是日本现存十二天守之一,并不是现代再建的。爬山的过程非常艰难,并不是因为山高,而是天气太热了,尤其是戴着口罩简直呼吸困难。宇和岛城天守阁内部可以参观,但是禁止拍照。天守阁规模不大,只有三层。山上还有一个城山乡土馆,里面展出了许多本地名人的事迹。
从北面下山后,我继续向北走了二十分钟,前去多贺神社。尽管只走了二十分钟,烈日和湿度已经让我快要窒息了。之所以要造访多贺神社,是因为这个神社有日本最大的性崇拜收藏。多贺神社又叫凸凹神堂,神社有个三层楼的博物馆,收集了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性文化物品,其广度令人叹为观止。一般禁止拍照,如需拍照需要缴纳两万日圆的费用。
看完凸凹神堂,我沿着河边走到和灵神社。接着回到宇和岛火车站后,我已经热得汗湿透了全身,日本的盛夏真是难熬。接下来我的目的地是大洲,从宇和岛出发乘豫赞线大概50分钟能到。
大洲
和宇和岛相似,大洲也曾经是一个藩的据点。大洲藩相比宇和岛藩稍微小一点,但是其城下町保存更为原汁原味。伊豫大洲火车站距离城下町步行要二十多分钟,不过有公共汽车连接。大洲的中心地段叫做本町,街道还有明治时代的感觉。
首先吸引我的是大洲赤炼瓦馆,一座1901年的和洋折衷式建筑,最初是大洲商业银行。日本很多小镇都有类似的那个时代的银行建筑,是当时文明开化的象征。
赤炼瓦馆旁边就是一家叫做油屋的餐厅,虽然已经下午一点多,但是用餐还要排队。这个餐厅历史悠久,建筑是一个古民家,内部装饰明亮而雅致。我享用了此店特色猪肉栗子饭。
吃完午饭,我继续在本町附近观光。紧挨着赤炼瓦馆的就是一座高大的河堤,河堤像城墙一样保护着小镇,还有城门以方便出入。
向东稍走,就是大洲的一个著名观光地点「不彀本ポコペン横丁」。这是一个复古集市,只在周日开放。尽管空无一人,我还是进去看了看。最有趣的其实是它的名字,「不彀本」一词来自「兵队支那语」,即日军说的简化版汉语。所谓「不彀本」,就是中国小商贩讨价还价时所说的「不够本」,被理解为拒绝的意思,相当于日语的「駄目だめ」。这个词后来随着日本的溃败随军带回了日本,又变成了一种小孩子玩的游戏的名字。此处的不彀本应该是取自这个游戏,代表一种对昭和时代的怀念。
沿着河堤继续向东行,我来到大洲最有名的庭园卧龙山庄。卧龙山庄建在河边的悬崖上,有几个日本茶屋式的建筑,屋内装饰十分典雅。庭园的尽头是一座四方亭,亭子有一半建在悬崖外面,由下面的木柱支撑。凉亭内可以将河景一览无余。
看完了卧龙山庄,我又穿过城下町一路走到西边的大洲城。大洲的城下町保存很好,大量木制老屋和洁白的墙壁复现了江户时代的特色。大洲城建在河边的一座山上,有复原的天守阁。这个复原的天守阁尽可能采用了古代的工法,是纯木制结构的,与大阪城这类混凝土建筑明显不同。
在大洲度过了一个惬意的下午之后,我慢慢走回伊豫大洲车站,继续前往松山。到伊豫市我就提前下车了,换了伊豫铁道的慢车,直达松山市中心,这条线路有不少人通勤使用。
松山
这是我第二次来松山,松山最著名的观光地点是道后温泉,但是我这次没有再去,而是在市中心的宾馆早些睡觉了。第二天早上天空下起了雨,终于凉爽一些了。清晨我爬到半山上的东云神社,山上空无一人,景色清爽幽静。
好不容易凉爽一下,我接下来却要继续前往冲绳了,热浪还在前方等着我。
日本漫游系列文章
上次修改时间 2021-03-14